这些见证泰州历史的特色地方 ,你有了解过吗?

来源: 江苏旅游培训 | 时间:2016-12-12





点击蓝字,轻松关注

升仙桥、歌舞巷、林家巷、滕坝街、昭昭汪……在不少老泰州眼里,这些浸濡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地名,蕴藏着这座城市曾经的味道。大多数地名是当地人命名的,地方色彩浓郁,它们世代相传,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象征。不同时期不同由来的地名,可以见证一地的历史文化。





泰州把池塘叫做“汪”,“汪”是个很古老的词,《左传》“桓公十五年”有“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但泰州一带有好些用“汪”做通名的不是池塘而是指村庄,如泰州西郊的魏家汪、姜堰的蒋家汪、汤汪、十三里汪。城区也有好几个地名叫“汪”:昭昭汪、夏家汪、常汪、薛家汪、打牛汪。


昭昭汪古街巷已不复存在,它的旧址上建起了市少年宫。高峰 摄


湖、荡


泰州北部里下河地区,水网交织、湖泊纵横,沼泽地貌特征明显。“湖”、“荡”并称,语义没有明显的不同,如平旺湖又称黑高荡。不过,“荡”还是村庄的通名,如沈家荡、杨家荡、高家荡。姜堰村庄也有不少叫“荡”的,如仲家荡、马家荡、放牛荡。


乌巾荡

以“荡”为名的地方地势低,容易积水,它们原本是湖泊,逐渐干涸又逐渐成为聚落,名称没有改变罢了。



“泽”的原意是湖沼、聚水的洼地,今泰州一带古代有长洲泽,见《后汉书·郡国志》、《舆地纪胜》等书;现在兴化有刘家泽、周家泽、武家泽、戴家泽,姜堰靠近兴化的地方有三里泽,这里“泽”已不指水体或沼泽地带而是村庄的通名,与“荡”一样,地名留下了沼泽变迁的历史。


三里泽


“潼”字作为通名,境内仅一见,即溱潼。这个地名,现在说起来都音“秦童”,可是,当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称祖居地,人人都说“存中”。


溱潼古镇

《集韵》锺韵诸容切:“潼,泷潼,湿貌”,按反切折合成泰州话,正音“中”,相当于普通话的zhong。“溱潼”的“潼”用的就是这个音,就是这个义。清初大诗人吴嘉纪有咏溱潼的诗曰:“秦潼水雾中,屋上栖野鸭。蘋花莲叶遍里巷,野鸭飞下争啑喋。有船田父皆为渔,十口五口依菰蒲……”


溱潼古镇

“汪、荡、泽、潼”等做地名的通名,显示了泰州地区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化,也反映出前人开辟草莱的艰辛。而“圩、埭、埨、垛、垎”这些少见于北方话的词作为通名使用,表现的是如何化水害为水利、跟自然共处的历史。



堤是沿江河修成的防水建筑物,泰州及附近地区不说堤,说“圩”,“圩”音“韦”,只有靖江说吴语的老岸地区的人才说成“于”。南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三十二有《圩丁词十解》,前面的小序说:“江东水乡,堤河两岸而田其中,谓之圩。农家云,圩者,围也,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盖河高而田反在水下,沿堤通斗门,每门疏港以溉田,故有丰年而无水患。”



明末张自烈《正字通》也说:“今江淮间水高于田,筑堤扞而甸之,曰圩田。”里下河地区农田大量是圩田,用“圩”字做村庄通名的很多,如和尚圩(兴化)、赵家圩(兴化)、于家圩(姜堰)、九顷圩(姜堰)。



垛田的“垛”字,泰州、兴化音同“舵”,据说,垛田的兴筑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日积月累形成“水田弥望,沟浍环匝,一村一舍之隔不通陆路,必济舟梁”的景观,现在兴化的垛田是很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春天油菜花开时,游人络绎不绝。


千垛景区

位于垛田地区的村镇,很多用“垛”做通名,如泰州北郊的马家垛、魏家垛,兴化的东浒垛、何家垛、荻垛,姜堰的纯垛、三角垛、俞垛。不过,很多以“垛”做通名的村庄早已没有垛田只剩下名称了,如高港区的赵家垛、彭家垛、窦家垛,姜堰的蒋垛、梅垛、孔家垛等等。


港、沟


泰州的河流,大多数称“河”,只有少数用“港”和“沟”,如泰州西郊的界沟,姜堰的龙汊港、十字港。以二十世纪80年代编写的《泰州市地名录》和《泰县地名录》收录的河流名称为例,两地河流共61条,其中用“河”做通名的55条,用“港”做通名的3条,用“沟”做通名的2条,泰州称“河”泰县称“沟”的1条(九龙河又称九里沟)。


九里沟附近

泰州的“山”


泰州地势低平,起伏不大,明清地方志上说的泰山、天目山、凤山、茅山、吕城山、罗浮山等等,都是土丘。最高的泰山在城内,系南宋绍兴十年(1140)开挖西市河时垒土而成,《(万历)泰州志》卷一“形胜”记载它“高五丈,周百二十馀丈,以州名。”专名用的是泰州的“泰”字。



天目山在今姜堰,“高二丈馀”,上面有两口井,因而比作“天目”,并成为专名。


茅山在今兴化,“高二丈馀”,“相传常生香茅,故名。”吕城山、罗浮山都仅高一丈,前者早已夷平,后者在二十世纪50年代开挖新通扬运河时挖去。


庄、舍


泰州及附近村庄的通名,用得最多的是“庄”,“舍”也不少,尤其是在通扬运河以北地区。据《兴化县地名录》,兴化有舍637个。据老人家讲,过去称“庄”的必有土地庙,“舍”没有。“庄”大,人多,“舍”小,人少,有的“舍”人家极少,甚至只有两三家或竟一家,远离其他村庄,称为“单头舍”。当然,也有不少“舍”后来发展成规模相当大的村庄,如刘陆舍、蒋家舍等等。




姜堰东南接近泰兴的地方,有不少村庄的通名用“佴”:康家佴、薛家佴、校家佴、瞿家佴、高家佴、葛家佴、申家佴、野曹佴、刘家佴、蒋家佴、孙家佴、俞家佴、西俞家佴、庙家佴。“佴”字在字典上注音“nai”,这些地名在当地,人人都把“佴”说成ni ,《(道光)泰州志》就不写“佴”而写成“里”:申家里、薛家里、孙家里,到《(民国)泰县志稿》才写成“佴”的。




堡原指有城墙的村镇,一般规模较大的村镇才用堡命名。比如兴化的中堡、陈堡,以及海陵的智家堡。


陈堡镇

地名是历史的印记,通过地名,可以追寻被遗忘的史实。以上这些不过是见证泰州历史的特色地名中的沧海一粟,你所在的这一方土地名由何来?你真的了解吗~~

来源:泰州旅游

更多精彩内容


  1. 旅游交通到底多重要,这篇文章告诉你...

  2. 想领略舌尖上古城泰州的魅力?这几道美食定能满足你!

  3. 南京这个地方一年只开放三次,即将迎来第十次开放,约吗?


关注我们

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您转发到朋友圈和更多人一起分享!

关注我们:搜微信号“江苏旅游培训”js_lypx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公众号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