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点赞宿迁的新闻传遍了朋友圈!事情是这样的...
来源: 江苏骆马湖旅游集团 | 时间:2016-11-24
来源: 江苏骆马湖旅游集团 | 时间:2016-11-24
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座谈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来自东、中、西、东北地区11个省份或地级市政府负责人参加。
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和上海市长杨雄、浙江代省长车俊、四川省长尹力、湖北武汉市长万勇、广东江门市长邓伟根等谈了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方面的探索和成效。河北省长张庆伟、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黑龙江省长陆昊、福建厦门代市长庄稼汉、宁夏银川市长白尚成、江苏宿迁市长王天琦也介绍交流了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市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按照“放管服”的要求,以“减权去利”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导向,着力构建“放、退、接、管”改革链条,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活力。围绕“放”,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先后实施“一证一号”、资格资质去行政化、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松开市场“手脚”;围绕“退”,开展中介机构改革,全面推进政企分开、政社分离,割断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的利益链条;围绕“接”,取消限制社会组织准入的不合理门槛,着力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这一承接主体;围绕“管”,构建以联动监管平台为基础、信用监管为轴心,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企业自觉、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通过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初步形成了“步步相连、环环相扣”的改革闭环。
作为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主要是准营事项的行政审批,涉及发改、经信、质监等10个部门117类683种工业产品。从材料准备到拿到许可证,普遍存在办证程序复杂、关联费用较高等问题,可以说,生产许可制度已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和市场活力的巨大障碍。为此,我市紧紧围绕问题和需求导向,向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动刀”,着力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容易准营难”等突出问题。
紧紧围绕“减权去利”
从根本上实现政府审批向市场认证为主转变
宿迁于今年9月14日正式启动了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按照“简政放权、市场主导”基本原则,放开市场准营管制,力争用3年时间取消市场可以自主决定的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实行市场化认证。
一是减权原则。从源头上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实现从登记到生产全流程简化。
二是去利原则。清理整顿审批过程中各类不合法、不合理收费行为,从制度上避免权力寻租。
三是市场主导原则。除事关国家安全等特殊产品外,其他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由政府审批变为市场认证,强化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地位。
四是法治原则。把改革过程纳入法律的框架内考量和审视,实现于法有据。
坚持“分类改、分步走”
从路径上确保改革阻力最小化、动力最大化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对工业类产品进行分类,制定暂停行使类、先证后核类和暂时保留类三个目录,成熟一批、推进一批,逐步减少暂时保留类产品生产许可,通过阶段性改革成效凝聚改革共识,避免因阻力较大而被搁浅的风险。
第一批列入暂停行使的共19类101种产品、占总数的14.8%。先证后核类,即对质量要求较高,但技术上相对成熟且大多数不直接售给普通消费者,企业自己可以把控质量的产品,先承诺发证,后核查监管。企业在递交申请材料和书面承诺后,当场领取生产许可证,领证后10个工作日内发证机关到企业现场核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第一批列入先证后核的共8类39种产品、占5.7%。暂时保留类,即对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产业政策限制,且技术要求高的产品,暂时保留许可。对于此类产品,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降审批环节和时限,确保企业在25个工作日内获证。
第一批列入暂时保留的共90类543种产品、占79.5%(现行国家的审批时限: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9月30日公布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通则》以及省质监局关于许可证工作的相关规定,国家或省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实施“五位一体”监管
从机制上保证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在信用监管上,将涉改企业信息和信用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将严重失信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在行政执法上,将涉改企业全部纳入联动监管平台,实现监管和执法信息互联互通;实施“飞检”、专项督查、“双随机”监管等方式,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质量违法行为。
在行业自律上,鼓励行业协会参与制定行业规划和政策法规,掌握和监控行业产品质量的总体状况,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监管缺位问题。在企业自觉上,实施公开承诺制,实现企业自觉遵法、自我约束。
在社会监督上,健全公众参与监管机制,营造共同维护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注重强化“四个衔接”
从制度上提升服务的实效性
强化改革联动衔接,把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与“多证合一”联动,对于先证后核和暂时保留类产品,将其许可证号纳入“多证合一”,实现一个服务窗口统一受理、统一审批、统一发证。
强化市内市外衔接,即申请即办制,在对于暂停行使类和后期转为认证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如在外地市场销售需要生产许可证的,通过登记备案并承诺的方式,由原发证部门免费发放生产许可证。
强化改革前后衔接,及时公告暂停行使类产品的取消目录,原则上不再发放许可证;先证后核类产品在改革过渡期内,根据实施效果逐步分类取消许可;做好换发证衔接服务,生产许可到期延续的企业,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免于实地核查,并可用在6个月内的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报告替代发证检验报告,不再进行发证检验。
强化许可认证衔接,对暂时保留类产品,在探索许可转向认证期间,既实施许可又实施认证,在改革过渡期后,取消许可,保留认证。
保持“两个高度重视”
从源头上保障改革公平性、公正性和彻底性
高度重视避免行政权力不当扩张、高度重视避免行政权力不当牟利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改革的阻力。非利益相关方主导改革实施,经过开放式多轮讨论后,由市政府办公室、编办、法制办、物价局等非利益相关方组成专题小组,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在路演和评估中完善改革,方案设计阶段,对总体路径进行路演,对每一个涉改事项进行推演论证;具体实施阶段,由督查室、调查队分头对改革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依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保护干部改革积极性,出台《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等制度,严格区分因经验缺乏导致失误与违纪违法的界限,保护好改革者的后背。
改革前,企业还未投入生产,就要为产品的“合法户口”花费不少成本,如改革涉及的1100家企业户均负担近万元。改革后,除必要的产品检验费用外,现场评审、核查、第三方中介服务、迎接专家现场检查、企业送检等费用,都得以取消或大幅减少。根据2015年宿迁市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数量推算,每年可为全市企业节省此类费用800多万元。
改革前,很多产品要想生产必须得到行政机关批准,费时耗力,如生产胶合板,需要6个许可流程,耗时60天以上;有些产品甚至需要半年以上。改革后,暂停行使类产品,企业可自由组织生产,无需审批;先证后核类产品,1-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批;暂时保留类产品,2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审批。
企业研发常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静态的许可制度无法跟上企业创新步伐,拿证难甚至是无证可拿严重束缚企业活力。改革后,企业能够针对市场需求迅速研发新产品,第一时间投放市场,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改革前,生产许可制度异化为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销售都要审批。改革后,相关的10个部门制定了20多项事中事后监管办法,52个部门通过联动监管平台实施联动监管,信用管理体系和政务管理云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企业及行业质量管理更加自律,部门职能重心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
截至目前,宿迁市已受理申请企业47家,其中暂停行使类15家、保留类32家。调查显示,已办理的企业对改革满意度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