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颐和园的秘密,你都知道哪些?

来源: 北京旅游 | 时间:2016-11-08




在北京海淀区,有一座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北京历史的见证者和承载者,其实在颐和园当中就发生了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故事一、佛香阁未解之谜——为何盖成三层?



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据说当年青龙修建佛香阁时是按照杭州六和塔的样式设计建造的,但是塔身要比六和塔高两层,共九层高,成九级浮屠塔,谁知这塔在修到第八层的时候就倒掉了,乾隆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发出的警告,因此修改设计,成为了今天的三层。


也有说法是乾隆建延寿塔,是要为母后作寿。但也有人指出,他这种做法其实只是名义上的。他的本意并不在此,而是想把三山五园联成一体,使延寿塔成为携东西皇家园林的主题建筑。


但是,在建到第八层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这和原来的想象有点落差,并不十分相符。因此就将塔拆掉,建成了佛香阁。


故事二、颐和园的断尾铜牛


颐和园的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十六孔桥的旁边。铜牛铸造于乾隆年间,铸造精良、形象逼真,在牛的背上刻有乾隆手书的《金牛铭》,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


其实这铜牛还有一段传说,还得从慈禧太后扩建颐和园时谈起。相传慈禧在建颐和园时,妄想着自己就是天上的王母娘娘,于是传令下去: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


昆明湖因此被看成是天河,铜牛用来象征牛郎,石舫的旁边建有一座亭子称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所在的方向。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阵势。


有一年的七夕节,铜牛突然活了,一步步走向湖中,走向织女,结果沉入湖底再也出不来,有人将此事禀报给慈禧,慈禧命人连夜赶制了一头,还用锁链栓了,结果第二年七夕,这第二头牛也动了起来,眼看铁链子也锁不住了,几个壮汉便上前将它拉住,用尽全身力气,结果拉断了牛的尾巴。还好此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锁链拴住了铜牛。


有人问,现在颐和园里铜牛的尾巴为什么不是断掉的呢?原来铜牛的断尾被工匠接上了。


故事三、皇家园林为何不见城墙



颐和园最美丽的风景莫过于是宽阔的昆明湖了。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观赏风景的胜地,乾隆看上了这一块风水宝地,修建了这座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建成后,乾隆皇帝并没有在四周修建围墙,也没有派重兵把守,所以老百姓也可以到这边来,不过当地百姓只能在“警戒线”以外观赏,不能越过“警戒线”,否则被抓要蹲大狱的。可您知道这警戒线在哪儿吗?


就在今天的廓如亭,廓如亭以东不设限,当地百姓可以到这个地方来游玩,廓如亭以西至十七孔桥、南湖岛都是皇家禁地,不是说谁想来就能来的,否则要付出代价的。

相传,有一个农民喝醉酒,就糊里糊涂走过廓如亭,一直走到十七孔桥上去了,结果被抓起来了,就是因为十七孔桥上边是禁区。


故事四、知鱼桥的传说


在谐趣园中共有五座桥,其中知鱼桥最为有名,因为这座桥接近水面,便于观鱼,故取名知鱼桥。


相传当年谐趣园修好以后,乾隆帝龙心大悦,随即作诗一首,谁知这首诗竟招来了东海蓬莱的两位神仙。


有一晚这两位神仙夜游谐趣园,其中一仙人道:这谐趣园的景色并不比蓬莱的差,但是显得空旷了一些。说完手中的龙头拐杖朝天上一扔化作一条白龙,就一头扎进湖里,龙身子变成了一座汉白玉的石桥,龙头变成了桥头的石牌坊。


这件事被一个老太监看到,第二天禀告给乾隆帝,原来是谐趣园的美景感动了神仙。于是,乾隆走到桥上,提笔在石牌坊上写了“知鱼桥”三个字。


故事五、乾隆爷在山水中布了一个迷局


从高空俯瞰,昆明湖形似一个寿桃。乾隆爷在山水中布了一个迷局。仿照西湖把昆明湖划分成“里湖”和“外湖”,而且又加了一道支堤,进一步把外湖分为两个部分。把湖水分成里外湖主要是为了把水引向山旁、山后,达到“山环水抱”的格局。


为什么要山环水抱?“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是传统风水的一条重要定律。传统风水的本质是强调对人身心有益的感受。因此,在传统风水里,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水要有流连忘返之曲,路要有柳暗花明之曲,桥要有拱券之曲,廊要有回肠之曲。


而曲意味着什么?含蓄、环抱、积蓄、有情,然后必然有勃勃生机。所以要“山环水抱”。而乾隆深谙此道。


故事六、消失的昙花阁


颐和园有一座奇特的建筑,估计没人知道,因为那座奇特的建筑早就不存在了,留存世上只是一张黑白照片,它就是传说中的昙花阁。颐和园中有很多亭台楼阁,为什么单说它奇特呢?


我们看下它的造型,昙花阁为两层重檐楼阁式建造型,上下三层檐下都悬有雕饰极为精美的垂莲柱和挂落罩。屋顶似为蓝或绿琉璃瓦黄剪边,六角形攒尖顶。二层有平座栏杆。最为称奇的是置于星角之间的六角星形平面台基。


事实上昙花阁就是今天景福阁所在的位置,昙花阁原来是供佛的地方,后来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给烧毁了。等到慈禧重修颐和园时,她要求修建一座可以赏月、看雨景的楼阁,过去昙花阁的样子显然不符合慈禧的要求,怎么办?就这么地给他弄一个景福阁,寓意大福长寿,而景福阁下面有一个小院,它叫益寿堂。


颐和园本身除了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以外,在她的内部还有着许多的之最。


中国最长的走廊——颐和园长廊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北京最大湖泊——昆明湖



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昆明湖总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大约2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


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水俱佳,明朝一些诗人常把西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描绘成“宛如江南风景”,“一郡之盛观”。乾隆在昆明湖泛舟的诗中写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最长的古桥——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桥长150米,宽8米,有17个拱形桥洞连续而成,它是颐和园里最长最为精美的古桥。


最美的桥——玉带桥



此桥可称为颐和园里最美的桥了,建于乾隆年间,桥两侧栏杆正中的栏板外侧镌刻着“玉带桥”三个字,为乾隆御笔。


最负盛名的“园中园”——谐趣园


颐和园由数个园中园构成,其中最最负盛名的“园中园”就是谐趣园。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


最高的山——万寿山


万寿山是燕山余脉,万寿山原名瓮山,高58.59米,前临昆明湖,园中最高的山就是它。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


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



精彩推荐

什刹海风景区(后海)及周边一日游攻略


还没想好去哪儿玩?市区,京郊任你选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北京旅游(ID:visitbeijing_12301)


公众号相关信息

北京旅游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