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真的来了!
来源: 江苏旅游培训 | 时间:2016-11-07
来源: 江苏旅游培训 | 时间:2016-11-07
点击蓝字,轻松关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今年的立冬时间为2016年11月7日 07:47:38 ,农历丙申年 十月初八 星期一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古代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中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按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很多习俗活动。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一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
在汉族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后来,立冬习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袭至今的。卜岁霞浦叫“问苗”,这天农民相率到龙首山的舍人宫田祖前卜问来年的丰歉,举行丰收联欢晚宴,有些乡村演戏谢神庆丰收。
一候水始冰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
土地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天子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立冬是个重要的节日。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
民间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后来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北方饺子
立冬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昨日还风和日丽
今日就开始阴雨绵绵
关键今天还立冬了
冬天就这么悄然的来了~~
小编可没在吓唬你
穿秋裤的季节真的到来咯
↓↓↓
除了降雨,降温,关键大雾也来了……
这样的天气
是不是应该好好的善待自己的是身体呢?
接下来就请收下小编分享的养身小知识吧!
饮食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此外,也要多吃蔬菜,适当增加,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还可多吃鸡、甲鱼、羊肉、桂圆、木耳等食品。
冬季暖身食物
白萝卜
在我国民间有“小人参”之美称,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萝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萝卜不含草酸,不仅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山楂是冬日的应季食材,同时又有药理,能开胃、消食、活血。山楂最突出的益处是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因为山楂含黄酮类化合物,对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镇静有一定作用。
寒冷的冬季强调温补,就饮品来说,红糖水是最为适宜。红糖有“东方巧克力”的美誉,其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钙、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
一般冬季的养生原则应以益气助阳,滋阴补肾为主,而枸杞就是冬季进补的好选择。枸杞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对肝肾阴亏、腰膝酸痛、视力衰弱和糖尿病都有一定食疗效果。
起居养生保健方法的原则是早睡晚起、避寒保暖、空气新鲜。在冬季,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尤为重要,冬季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运动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还要注意防护立冬时节,北方冷空气常频频南袭,可形成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这样的气候条件,往往使得人体的皮肤和呼吸系统普遍感到很难适应,一些年老体弱、抵抗力低下及原来有慢性疾病的人就容易因此而感冒、发热或旧病加重,也容易引起胃肠疾病和冠心病的发作。
整编自网络
转载请标明出处
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您转发到朋友圈和更多人一起分享!
关注我们:搜微信号“江苏旅游培训”(js_lypx)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